海象人,建设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就更加凸显
海象人社区盛宴刷新时间
海象人社区开办,超800人的小学,3200多平方米的高档社区,集中小学、幼儿园、图书馆、医院、老年公寓、交通路口为一体的休闲社区......这是一组史无前例、惊心动魄的一幕。
今年6月11日,海象人社区的海象鱼儿开始在各大网站平台广泛传播,“海象人社区”公众号、“海象人社区”官方微信平台都上线了第一条信息。自此,全社区工作者全部形成了“人人皆知、人人可学、人人喜欢”的参与格局。
海象人社区这种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,是目前已经在上海各区多个社区的普遍现象,只是之前各区的“共治”方式,都存在局部的层级性、地方性问题。
上海市政府督查室主任袁星告诉记者,当前海象人社区、海象人生态公园等区域性问题主要表现在滨海民居的管理不规范、物业管理不到位、互联网应用与政务服务不配套、治理模式不科学、设施设备不完善等。
其中,作为全国绿化模范街道,崇明区的海象人社区在以联合党委、社区共建、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下,还推动出了“网格员+志愿者”治理模式,对辖区内的小微企业、商业区、园区、工业区等基本单位,实行“以镇(街道)为单位、属地镇街分片包干、网格员联系人员”的工作机制,形成社区内联建、街道下沉、干部包街的工作格局,有效改善了社区社会治理的力量和资源配置。
城市社区治理的数字化赋能,只是上海深入推进“智慧社区”建设的一个缩影。
“在社区治理领域,依托‘智慧社区’,通过以三维模型(坐标轴)、三维模型(核心坐标)、三维模型(地基)、三维模型(传感器)、三维建模(应用体)、三维引擎(展示体)为重点的架构,使社区实现‘一键感知’,用数字化技术为居民提供‘安心守护’。”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介绍。
“智慧城市”不是一件新事,但建设之初,由于上海应用场景尚未丰富,包括安防系统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在内的新技术、新模式在上海尚未普遍应用,与之相比,在短期内在“智慧城市”建设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就更加凸显。
针对这些问题,长宁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对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、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工作进行调研,部署重大工程项目。去年12月,长宁区“智慧城市”平台正式上线运行,这被视为上海市“智慧城市”建设的一张新名片。
短短几年间,“智慧城市”在实践中逐渐为“上海制造”“上海服务”和“上海治理”带来了深刻的转变,成为“上海声音”的一个新名词。
目前,上海已在全球建成了50多个“智慧城市”,中国是其中的主要生产地之一。
一名上海市政协委员告诉第一财经,随着上海加快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,数字政府建设也进入加速期。数字政府在提升治理和服务效能、打造更加安全可靠的公共服务等方面有巨大的潜力。
“在数字化的进程中,城市的治理和服务效率也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。这也使得政府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。”他说。
他注意到,上海正在积极打造“城市大脑”,该系统通过汇集、汇聚、分析、应用、共享等城市基础数据,打造一张数字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,包括数字化政府、城市大脑、智慧城市等一系列数据资源,并以此为依托,对政府的决策进行智能分析和科学决策。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